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互联网 » 正文

为什么说物联网最大的机遇已经到来而且一定在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31  浏览次数:679
 虽然近几年跟物联网有关的概念非常火,但是事实上,物联网这个概念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在上个世纪末1999年由美国人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指依托RFID(射频识别)技术建立的网络;后来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T引用了“物联网”这个概念,并将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扩展,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网络。后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各个通信组织和各个国家开始将物联网作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因此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距离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这20年中,我们的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有线到无线、从2G到4G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为什么近几年物联网才算开始逐步落地,而不仅仅停留在最初的概念上?

  这需要按照以下的逻辑进行解释和说明:无论是需求驱动还是技术驱动,电信业从满足人类基本的通信需求开始,始终朝着让用户更满意的方向不断发展,然后就有了后来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虽然早在二十世纪末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但回过头来看,没有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充分普及,物联网就像空中楼阁一般被设计师规划在了摩天大楼的塔尖,而这座摩天大楼才刚刚打好地基。很显然,通信业发展的大的逻辑是上一个浪潮的应用总是成为下一个浪潮的基础,这是由技术发展以及最原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促进而不断推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始终处在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而建立新的矛盾和统一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电信网和互联网解决的都是人与人的通信,移动互联网又解决了人与物的通信,物联网则进一步发展为解决物与物的通信。互联网在电信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理解为电信网的应用,但是却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其应用的物联网将会主宰通信业的下一个浪潮,而这次浪潮不仅仅会只影响到电信网,将因此改变其它相关行业的生产关系。

  具体来讲,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波个人固定电话的普及,代替了很多年间人与人之间通过书信、电报的通讯方式;接着是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百度、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腾讯、微软为代表的即时聊天工具,在这些互联网公司飞速发展之下,迅速将个人电脑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人与人可以使用邮件、即时通讯软件、视频等方式进行通讯;21世纪初移动电话又成为了普通人的标配;到了2006年至2010年,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以及旗下各类公司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又使人们手中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变成了具备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各类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我们看对于中国通信业发展历程最重要的三个阶段,正是最初的电信网的发展支撑起了互联网的搭建和发展,而互联网的成熟又带来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回过头看,如果跳过互联网发展的阶段,直接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否可行,有没有可能呢?答案是很显然的。先抛开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是否能跟上不提,如果没有互联网带来的个人电脑的普及,带来全民对计算机操作的了解和熟悉,是否有人会愿意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上会有什么应用?普通百姓是否会操作这些软件和应用?我想如果真是这样,可能那样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范围仅限于实验室内的科研人员,根本不会普及到普通百姓。这说明历史的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特别是通信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前面提到的十分明显的规律。

  那么既电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波浪潮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物联网。因为在解决了人与人通讯、人与物的通讯需求之后,物与物之间的通讯需求就凸显出来。解决物与物通讯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这些“物”要智能化、网络要覆盖到,而这两点正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打好了基础,越来越多的“物”因为嵌入了芯片而有了“生命”,越来越多的区域被网络所覆盖,而在互联网阶段是没有这样的基础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物联网最大的机遇已经到来,是因为今天发展物联网所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物品的智能化等等均已具备并且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物联网就像一只小猪,已经爬到了制高点,张开双臂,迎接“风”的到来。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黔ICP备130014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