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行业整体增速较快,增加值突破3000亿大关,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达到3077亿元,增长率为11.6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时,2016年行业销售收入显著增长,人均体育用品消费超过100元。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
毫无疑问,体育市场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利好政策频出 全民健身热情高涨
近年来,体育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对体育用品市场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自2014年,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2016年7月13日,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政府政策鼓励所产生的自上而下的效应,健康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式投入到健身热潮之中。
消费升级、互联网+,助力行业发展
据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日益高涨,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已形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即34%的中国人长期参与体育锻炼,较7年前28.2%的数据有了大幅提高。这一比例意味着中国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口高达4.34亿。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运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鞋服等运动装备,为相关的体育用品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以跑步为例,近年来马拉松比赛呈现迅猛发展,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从2010年的13场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328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2016年,我国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数达到280万人,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87%,较2010年增长了6倍。另有数据显示,目前仅国内跑步市场的价值就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体育用品消费。梳理“跑友”装备发现,“现今跑步装备已远远不止衣、衫、鞋、包等穿着类产品,融入高科技跑步电子产品也是‘跑友’们的时尚追求”。查看各类电商平台发现,各类跑步辅助用品:运动手环、运动腕表等销售情况都相当火爆。
自从2015年3月,“互联网+战略”提出以来,互联网+体育开始快速发酵。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渠道模式,“互联网+体育用品”模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效率、缩短成交时间、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等,“互联网+”成为体育用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
2016年,各大体育用品厂商电商业务表现都极为抢眼。2016年上半年,安踏体育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超过10%;2016年上半年,特步国际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00%,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超过15%;2016年,李宁公司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超过14%。
大而不强是“软肋” 细分市场是方向
中国体育市场的复苏,也让一些国际品牌表现抢眼。去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增长28%,是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的,推动全球净利润增长逾60%。在中国消费者眼里,耐克、阿迪达斯和新百伦不只是运动品牌,更是时尚标签。而这些国际品牌也深知这一点,在产品足够成熟的情况下,他们紧跟时尚,押宝代言人。
相比本土品牌之下国际品牌不仅在工艺上领先一步,在营销手段也够新、够炫,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群体。而这只是体育用品市场的一个缩影。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是产业“软肋”。全世界65%的体育用品在中国制造,我国过硬的高端产品和品牌却委实不多,难以与世界优势厂商一较长短,也跟不上国内体育消费人群日益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势头。比如,中国跳水运动水平世界一流,却造不出跳水用的优质跳板;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乒乓球强国,世界顶级乒乓球拍品牌却来自瑞典、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