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南昌市二十八中青云校区的学生在梅汝璈故居激情诵读《少年中国说》,学校开展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郑州高新区行知中学把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和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教育相互结合,采用“红色家书致儿女”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徽含山县环峰小学学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的志愿者们走进乡村,聆听97岁的抗战老兵讲述革命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近日,全国大部分中小学迎来秋季开学。各地以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让主旋律响彻校园、让正能量激扬青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教育是要在青少年内心深处播撒下一颗萌发的种子,并由此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的时代命题。广大青少年将在校园完成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人生进阶,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关乎着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因而我们更要要求青少年“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红色资源既是最鲜活的历史,也是最生动的教材。各地校园用好红色资源,以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的“开学第一课”,就秉承着此番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的规律已经证明,青少年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学习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史,学习我们国家所创造的伟大奇迹,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学之越深、悟之越透,越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一定牢记习爷爷的深厚期许和深情嘱托。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开学伊始,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便在刚刚升起的国旗下高喊道。该校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采取国旗下讲话和新学期校长寄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看似与技能养成、专业知识无关,但它会映射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情感积累之上,成为人们拼搏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而这,便是“开学第一课”所力求打开的生动局面。
时间只有放在更长远的阶段去看,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所在。在5年乃至15年的很长时间里,如今还是“树苗”的青少年将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足以让他们立起“去哪里”的精神坐标,清晰“怎么学”的方法论断。“我们会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国旗,我们会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在今年华坪女高的开学典礼上,张桂梅和学生们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当“七一勋章”获得者站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本身就是一堂既生动又感人的“开学第一课”。如今华坪女高的毕业生,有的当兵驻扎在西藏、有的是在一线的警务人员、有的又回到山区当大学生村官、有的像张桂梅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有我”。就仿佛“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开学第一课”带来的榜样效应,让孩子们更加未来可期。
上好“开学第一课”,读懂“强国有我”的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校园里的“开学第一课”,更当有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落脚。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担当,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教育来扬起——当这一切在“强国有我”中有了汇聚,广大青少年由此发生从“知”到“行”的转变。这既是夯实了“本来”,更是走向了“未来”。(谢伟锋)